及物性转换 *-aCi- 有一类动词可以通过交替辅音词干(四段活用)与元音词干(下二段活用)改变及物性。只有部分下二段动词参与这种交替,上二段动词不参与。这说明参与及物性交替的元音词干动词是后起的。该现象可能由动词 eru(得)的语法化引起,从共时的角度看,生成动词的及物性似难以预测,但从历时的角度看,上代日语中,自动词交替后产生他动词;少量他动词交替后产生自动词。后一情况少见于上代,但后世增多,表明产生不及物动词的功能是后起的。该动词对应英语中的动词「get」(获得),而类似的动词在很多语言中都发生了语法化,这就是
GET 假说(Whitman 2008)。由于 eru 本身是二段动词,直接接在四段动词词干(辅音尾)生成二段动词是合理的。上代的 eru 是潜在的助动词,在动词前后方使用都能表示「获得」。「获得」(get)的含义可以分解为「变得」(become)+「有」(have)。实际上,如果认为 aru(有)、eru(得)同源,可以很容易理解:eru 是 aru 对应的及物动词,表示「使…变得有…」。英语中,get
有 3 个基本含义:施事的获得(获得某个实体)、非施事的获得(进入某种状态)、第二谓语(及物的 A get B v;不及物的 A get v)。上代日语已经体现出了这些含义,而 get 作为英语中的第二谓语,发展于 14 - 17 世纪:首先,14 世纪起 get 可以与其他动词配合使用,16 世纪产生了 get + 动词不定式的搭配。14 - 15 世纪,get 的用法主要是施事的,但当代却变成主要是非施事的。辅音-元音词干交替后产生不及物动词可能遵循了类似的发展模式。 与动词词干
+ -e- 派生反及物性动词相关的是动词词干 + -r- 派生自动词,以及动词词干 + -s- 派生他动词。这代表了与动词及物性相关后缀的两个层次:-r- 和 -s- 似乎更古老;而 -e- 是后起的。同为他动词化,-e- 与 -s- 不同在于可以自由附着于辅音词干,且功能不仅是他动词化,还可进一步强化:一是将兼有两种及物性的词汇收束为他动词,二是可能使动词变得要求双宾语。
自动词化 *-r- 或与 aru(有)同源。
他动词化 *-s- 或与 suru(為)同源。名词/形容词词干 + 动词,这种基于非屈折(非动词)词干派生模式可能是最早形成的。-s- 似乎更古老,且语音系统更受限:或为基于形容词词干派生及物动词的标准方法。-s- 要求元音词干,若要附着于辅音词干,需要进行音系调整,有证据表明,-s- 通过删除末尾 /r/ 音的方式从 -r- 词干派生出及物动词(如
Martin 指出的 B' 调类,这个调类暗示存在音节失落,可以在部分词汇对应关系中观测:kakuru B > kakusu B',而琉球语存在 *kakuras-)。